Signed Huang Zhou, dated 1980, with two artist seals
展 览 “黄胄画展”,中艺(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12月8日至23日。
春风吹午夜 踏歌如梦飞
1979年9月,黄胄再次来到新疆。他此次新疆之行是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邀请,时隔十五年之后再次重回故地。自1977年4月脊柱综合症的急性发作,四肢轻瘫,手指麻木,黄胄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两年零八个月,接到邀请后的他丝毫不顾身体健康状况,毅然办理出院手续,并在夫人郑闻慧和女儿梁缨的陪同下随即启程。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后,黄胄异常兴奋,一路写生作画,直到“冰山之父”穆士塔格峰下。新疆之行前后共计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他见到了不少老朋友,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并且对日益发展和美丽的新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胄在新疆喀什时,恰逢国庆节,又赶上了古尔邦节,在郑闻慧的《回忆我的丈夫黄胄》一书中是如此描绘喀什街头的欢庆场面:“国庆节到了。节日的喀什特别热闹,人们都穿上新衣服,聚集到市中心的广场。……妇女们穿的花衣服上也是各种花朵和图案,我们如同走进花的海洋”。“古尔邦节真的到了,这一天最隆重了,喀什街上人山人海,礼拜堂顶层上的人吹着一二米长的长号,有的打大鼓,节奏特清楚。所有的人都在成群结队地跳舞……可以说全城都在狂欢。”这一切欢乐的场景,可能瞬间就让黄胄回忆起1956年到新疆喀什深入生活时的场景,一切都那么熟悉,也正因此,在他11月回到北京之后,回忆起那欢乐的场景,兴起提笔而作了这幅《载歌行》。
画中描写维族男女老少带着满满的收获赶去巴扎的幸福场景,有肩上搭着褡裢,有头顶顶着布包,还有毛驴驮着口袋和葫芦。画面中不论是矍铄而喜悦的老人,还是羞涩而天真的少女们,黄胄都用兼工带写的笔法作了反复地勾勒皴染,用墨干中见湿,设色冷暖相兼,将赶集归来的轻松和欢愉、少女与儿童的稚趣和童真、负重力行的毛驴、忠诚相随的家犬,都表现于笔下,却跃然于纸面。
人物画所以能感人,关键在一个“情”字,情,即来自于对生活的爱,他常说:“一个画家离开了对生活的爱,他的艺术生命也就结束了。”而生活中美好的场景,就表现在画里。黄胄非常熟悉新疆的风土人情,因此能够非常生动准确地抓住当地人物一闪而过的面部表情和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比如这幅《载歌行》里最夺目的角色——骑在毛驴上羞涩微笑的姑娘,已经无须描绘少女的纤纤玉手和素雅的衣饰,仅一双明媚靓丽的大眼睛和脸颊上的那一抹绯红,就使得少女的青春妩媚夺纸欲出,而她一双大眼睛在好奇中闪着一丝胆怯,令人过目不忘。
黄胄对于细节的刻画亦一丝不苟,如少女绿色的头纱巧妙地既遮住辫子又露出乌黑亮丽的头发,小男孩头上漂亮帽子上的印花,还有后面毛驴驮着的硕大的葫芦和漂亮花纹的口袋等,皆有趣而生动。整幅以巧妙的构图及人物组合描绘出一个热热闹闹赶集的一瞥,十分具有生活气息。
在本幅《载歌行》上方,黄胄题写了邓拓所作诗词一首:“马儿驰,驴儿驰,生活而今胜旧时,巴扎君莫迟。老相随,幼相随,最是春风吹舞衣,踏歌如梦飞”。据黄胄自题,这是邓拓20年前为他绘制《载歌行》时所作的一首词,描写解放后兄弟民族的新生活而今胜旧时,歌颂新中国、新时代的诗篇。时隔20年,黄胄六赴新疆,再次来到了喀什,仿佛当年。
1993年,黄胄携160幅作品到香港,由中艺(香港)有限公司在中艺展览中心举办了“黄胄画展”。同时也出版了展览画册,在选择封面时,黄胄选择了1980年创作的《载歌行》同时刊登在展览画册的封面和封底,期望以《载歌行》诗意和热闹的画面作为本次展览的瑞兆。此次展览是继八年前即1985年,由华润集团、香港文汇报、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在香港展览中心举办的“黄胄近作展览”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展览,也是在黄胄呕心沥血建成炎黄艺术馆之后的首次海外展览,对于扩大黄胄和炎黄艺术馆的海外影响至关重要。此件《载歌行》展览之后辙为藏家珍藏25年,今秋托付给中国嘉德,恰逢中国嘉德25周年庆典,个中巧缘,令人感慨。